* [基本问题](#基本问题) * [1. 封装成帧](#1-封装成帧) * [2. 透明传输](#2-透明传输) * [3. 差错检测](#3-差错检测) * [信道分类](#信道分类) * [1. 广播信道](#1-广播信道) * [2. 点对点信道](#2-点对点信道) * [信道复用技术](#信道复用技术) * [1. 频分复用](#1-频分复用) * [2. 时分复用](#2-时分复用) * [3. 统计时分复用](#3-统计时分复用) * [4. 波分复用](#4-波分复用) * [5. 码分复用](#5-码分复用) * [CSMA/CD 协议](#csmacd-协议) * [PPP 协议](#ppp-协议) * [MAC 地址](#mac-地址) * [局域网](#局域网) * [以太网](#以太网) * [交换机](#交换机) * [虚拟局域网](#虚拟局域网) # 基本问题 ## 1. 封装成帧 将网络层传下来的分组添加首部和尾部,用于标记帧的开始和结束。

## 2. 透明传输 透明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看起来好像不存在一样。 帧使用首部和尾部进行定界,如果帧的数据部分含有和首部尾部相同的内容,那么帧的开始和结束位置就会被错误的判定。需要在数据部分出现首部尾部相同的内容前面插入转义字符。如果数据部分出现转义字符,那么就在转义字符前面再加个转义字符。在接收端进行处理之后可以还原出原始数据。这个过程透明传输的内容是转义字符,用户察觉不到转义字符的存在。

## 3. 差错检测 目前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(CRC)来检查比特差错。 # 信道分类 ## 1. 广播信道 一对多通信,一个节点发送的数据能够被广播信道上所有的节点接收到。 所有的节点都在同一个广播信道上发送数据,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控制方法进行协调,避免发生冲突(冲突也叫碰撞)。 主要有两种控制方法进行协调,一个是使用信道复用技术,一是使用 CSMA/CD 协议。 ## 2. 点对点信道 一对一通信。 因为不会发生碰撞,因此也比较简单,使用 PPP 协议进行控制。 # 信道复用技术 ## 1. 频分复用 频分复用的所有主机在相同的时间占用不同的频率带宽资源。

## 2. 时分复用 时分复用的所有主机在不同的时间占用相同的频率带宽资源。

使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进行通信,在通信的过程中主机会一直占用一部分信道资源。但是由于计算机数据的突发性质,通信过程没必要一直占用信道资源而不让出给其它用户使用,因此这两种方式对信道的利用率都不高。 ## 3. 统计时分复用 是对时分复用的一种改进,不固定每个用户在时分复用帧中的位置,只要有数据就集中起来组成统计时分复用帧然后发送。

## 4. 波分复用 光的频分复用。由于光的频率很高,因此习惯上用波长而不是频率来表示所使用的光载波。 ## 5. 码分复用 为每个用户分配 m bit 的码片,并且所有的码片正交,对于任意两个码片

为了讨论方便,取 m=8,设码片 为 00011011。在拥有该码片的用户发送比特 1 时就发送该码片,发送比特 0 时就发送该码片的反码 11100100。 在计算时将 00011011 记作 (-1 -1 -1 +1 +1 -1 +1 +1),可以得到


其中 的反码。 利用上面的式子我们知道,当接收端使用码片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内积运算时,结果为 0 的是其它用户发送的数据,结果为 1 的是用户发送的比特 1,结果为 -1 的是用户发送的比特 0。 码分复用需要发送的数据量为原先的 m 倍。

# CSMA/CD 协议 CSMA/CD 表示载波监听多点接入 / 碰撞检测。 - **多点接入** :说明这是总线型网络,许多主机以多点的方式连接到总线上。 - **载波监听** :每个主机都必须不停地监听信道。在发送前,如果监听到信道正在使用,就必须等待。 - **碰撞检测** :在发送中,如果监听到信道已有其它主机正在发送数据,就表示发生了碰撞。虽然每个主机在发送数据之前都已经监听到信道为空闲,但是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时延的存在,还是有可能会发生碰撞。 记端到端的传播时延为 τ,最先发送的站点最多经过 2τ 就可以知道是否发生了碰撞,称 2τ 为 **争用期** 。只有经过争用期之后还没有检测到碰撞,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。 当发生碰撞时,站点要停止发送,等待一段时间再发送。这个时间采用 **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** 来确定。从离散的整数集合 {0, 1, .., (2k-1)} 中随机取出一个数,记作 r,然后取 r 倍的争用期作为重传等待时间。

# PPP 协议 互联网用户通常需要连接到某个 ISP 之后才能接入到互联网,PPP 协议是用户计算机和 ISP 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。

PPP 的帧格式: - F 字段为帧的定界符 - A 和 C 字段暂时没有意义 - FCS 字段是使用 CRC 的检验序列 - 信息部分的长度不超过 1500

# MAC 地址 MAC 地址是链路层地址,长度为 6 字节(48 位),用于唯一标识网络适配器(网卡)。 一台主机拥有多少个网络适配器就有多少个 MAC 地址。例如笔记本电脑普遍存在无线网络适配器和有线网络适配器,因此就有两个 MAC 地址。 # 局域网 局域网是一种典型的广播信道,主要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,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。 主要有以太网、令牌环网、FDDI 和 ATM 等局域网技术,目前以太网占领着有线局域网市场。 可以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对局域网进行分类:

# 以太网 以太网是一种星型拓扑结构局域网。 早期使用集线器进行连接,集线器是一种物理层设备, 作用于比特而不是帧,当一个比特到达接口时,集线器重新生成这个比特,并将其能量强度放大,从而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,之后再将这个比特发送到其它所有接口。如果集线器同时收到两个不同接口的帧,那么就发生了碰撞。 目前以太网使用交换机替代了集线器,交换机是一种链路层设备,它不会发生碰撞,能根据 MAC 地址进行存储转发。 以太网帧格式: - **类型** :标记上层使用的协议; - **数据** :长度在 46-1500 之间,如果太小则需要填充; - **FCS** :帧检验序列,使用的是 CRC 检验方法;

# 交换机 交换机具有自学习能力,学习的是交换表的内容,交换表中存储着 MAC 地址到接口的映射。 正是由于这种自学习能力,因此交换机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,不需要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交换表内容。 下图中,交换机有 4 个接口,主机 A 向主机 B 发送数据帧时,交换机把主机 A 到接口 1 的映射写入交换表中。为了发送数据帧到 B,先查交换表,此时没有主机 B 的表项,那么主机 A 就发送广播帧,主机 C 和主机 D 会丢弃该帧,主机 B 回应该帧向主机 A 发送数据包时,交换机查找交换表得到主机 A 映射的接口为 1,就发送数据帧到接口 1,同时交换机添加主机 B 到接口 2 的映射。

# 虚拟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可以建立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,只有在同一个虚拟局域网中的成员才会收到链路层广播信息。 例如下图中 (A1, A2, A3, A4) 属于一个虚拟局域网,A1 发送的广播会被 A2、A3、A4 收到,而其它站点收不到。 使用 VLAN 干线连接来建立虚拟局域网,每台交换机上的一个特殊接口被设置为干线接口,以互连 VLAN 交换机。IEEE 定义了一种扩展的以太网帧格式 802.1Q,它在标准以太网帧上加进了 4 字节首部 VLAN 标签,用于表示该帧属于哪一个虚拟局域网。


💡

更多精彩内容将发布在公众号 **CyC2018**, 后台回复 “离线下载” 以及 “复习大纲” 可领取学习资料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