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om ea6ec0d38eced9adc477a6c94e525614b013de04 Mon Sep 17 00:00:00 2001 From: CyC2018 <1029579233@qq.com> Date: Tue, 27 Mar 2018 16:30:39 +0800 Subject: [PATCH] auto commit --- notes/一致性协议.md | 26 ++++++++++++++------------ notes/分布式基础.md | 6 +++--- 2 files changed, 17 insertions(+), 15 deletions(-) diff --git a/notes/一致性协议.md b/notes/一致性协议.md index e2b2486d..664db688 100644 --- a/notes/一致性协议.md +++ b/notes/一致性协议.md @@ -24,7 +24,7 @@ Two-phase Commit(2PC)。

-需要注意的是,在准备阶段,参与者执行了事务,但是还未提交。只有在提交阶段协接收到协调者发来的通知后,才进行提交或者回滚。 +需要注意的是,在准备阶段,参与者执行了事务,但是还未提交。只有在提交阶段接收到协调者发来的通知后,才进行提交或者回滚。 ## 存在的问题 @@ -40,7 +40,7 @@ Two-phase Commit(2PC)。 1. 提议者(Proposer):提议一个值; 2. 接受者(Acceptor):对每个提议进行投票; -3. 告知者(Learner):被告知投票的结果,不参与投票的过程。 +3. 告知者(Learner):被告知投票的结果,不参与投票过程。

@@ -48,29 +48,31 @@ Two-phase Commit(2PC)。 规定一个提议包含两个字段:[n, v],其中 n 为序号(具有唯一性),v 为提议值。 -下图演示了两个 Proposer 和三个 Acceptor 的系统中运行该算法的初始过程,每个 Proposer 都会向每个 Acceptor 发送提议请求。 +下图演示了两个 Proposer 和三个 Acceptor 的系统中运行该算法的初始过程,每个 Proposer 都会向所有 Acceptor 发送提议请求。

-当 Acceptor 接收到一个提议请求,包含的提议为 [n1, v1],并且之前还未接收过提议请求,那么发送一个提议响应,设置当前接收的提议为 [n1, v1],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再接受提议值小于 n1 的提议。 +当 Acceptor 接收到一个提议请求,包含的提议为 [n1, v1],并且之前还未接收过提议请求,那么发送一个提议响应,设置当前接收到的提议为 [n1, v1],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再接受序号小于 n1 的提议。 -如下图,Acceptor X 在收到 [n=2, v=8] 的提议请求时,由于之前没有接收过提议,因此就发送一个 [no previous] 的提议响应,并且设置当前接收的提议为 [n=2, v=8],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再接受提议值小于 2 的提议。其它的 Acceptor 类似。 +如下图,Acceptor X 在收到 [n=2, v=8] 的提议请求时,由于之前没有接收过提议,因此就发送一个 [no previous] 的提议响应,并且设置当前接收到的提议为 [n=2, v=8],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再接受序号小于 2 的提议。其它的 Acceptor 类似。

-如果 Acceptor 接受到一个提议请求,包含的提议为 [n2, v2],并且之前已经接收过提议 [n1, v1]。如果 n1 > n2,那么就丢弃该提议请求;否则,发送提议响应,该提议响应包含之前已经接收过的提议 [n1, v1],设置当前接收的提议为 [n2, v2],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再接受提议值小于 n2 的提议。 +如果 Acceptor 接受到一个提议请求,包含的提议为 [n2, v2],并且之前已经接收过提议 [n1, v1]。如果 n1 > n2,那么就丢弃该提议请求;否则,发送提议响应,该提议响应包含之前已经接收过的提议 [n1, v1],设置当前接收到的提议为 [n2, v2],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再接受序号小于 n2 的提议。 -如下图,Acceptor Z 收到 Proposer A 发来的 [n=2, v=8] 的提议请求,由于之前已经接收过 [n=4, v=5] 的提议,并且 n > 2,因此就抛弃该提议请求;Acceptor X 收到 Proposer B 发来的 [n=4, v=5] 的提议请求,因为之前接收的提议为 [n=2, v=8],并且 2 <= 4,因此就发送 [n=2, v=8] 的提议响应,设置当前接收的提议为 [n=4, v=5],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再接受提议值小于 4 的提议。Acceptor Y 类似。 +如下图,Acceptor Z 收到 Proposer A 发来的 [n=2, v=8] 的提议请求,由于之前已经接收过 [n=4, v=5] 的提议,并且 n > 2,因此就抛弃该提议请求;Acceptor X 收到 Proposer B 发来的 [n=4, v=5] 的提议请求,因为之前接收到的提议为 [n=2, v=8],并且 2 <= 4,因此就发送 [n=2, v=8] 的提议响应,设置当前接收到的提议为 [n=4, v=5],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再接受序号小于 4 的提议。Acceptor Y 类似。

当一个 Proposer 接收到超过一半 Acceptor 的提议响应时,就可以发送接受请求。 -如下图,Proposer A 接受到两个提议响应之后,就发送 [n=2, v=8] 接受请求。该接受请求会被所有 Acceptor 丢弃,因为此时所有 Acceptor 都保证不接受提议值小于 4 的提议。Proposer B 过后也收到了两个提议响应,因此也开始发送接受请求。需要注意的是,接受请求的 v 需要取它收到的最大 v 值,也就是 8。因此它发送 [n=4, v=8] 的接受请求。 +Proposer A 接受到两个提议响应之后,就发送 [n=2, v=8] 接受请求。该接受请求会被所有 Acceptor 丢弃,因为此时所有 Acceptor 都保证不接受序号小于 4 的提议。 + +Proposer B 过后也收到了两个提议响应,因此也开始发送接受请求。需要注意的是,接受请求的 v 需要取它收到的最大 v 值,也就是 8。因此它发送 [n=4, v=8] 的接受请求。

-Acceptor 接收到接受请求时,如果提议号大于等于该 Acceptor 承诺的最小提议号,那么就发送通知给所有的 Learner。当 Learner 发现有大多数的 Acceptor 接收了某个提议,那么该提议的提议值就被 Paxos 选择出来。 +Acceptor 接收到接受请求时,如果序号大于等于该 Acceptor 承诺的最小序号,那么就发送通知给所有的 Learner。当 Learner 发现有大多数的 Acceptor 接收了某个提议,那么该提议的提议值就被 Paxos 选择出来。

@@ -78,19 +80,19 @@ Acceptor 接收到接受请求时,如果提议号大于等于该 Acceptor 承 ### 1. 正确性 -只有一个提议值会生效。 +指只有一个提议值会生效。 因为 Paxos 协议要求每个生效的提议被多数 Acceptor 接收,并且 Acceptor 不会接受两个不同的提议,因此可以保证正确性。 ### 2. 可终止性 -最后总会有一个提议生效。 +指最后总会有一个提议生效。 Paxos 协议能够让 Proposer 发送的提议朝着能被大多数 Acceptor 接受的那个提议靠拢,因此能够保证可终止性。 # 三、Raft 协议 -Raft 和 Poxas 类似,但是更容易理解,也更容易实现。 +Raft 和 Paxos 类似,但是更容易理解,也更容易实现。 Raft 主要是用来竞选主节点。 diff --git a/notes/分布式基础.md b/notes/分布式基础.md index bc493aa7..39029a48 100644 --- a/notes/分布式基础.md +++ b/notes/分布式基础.md @@ -77,7 +77,7 @@ 1. 强一致性:新数据写入之后,在任何数据副本上都能读取到最新值; 2. 弱一致性:新数据写入之后,不能保证在数据副本上能读取到最新值; -3. 最终一致性:新数据写入之后,只能保证过了一个时间窗口才能读取到最新值; +3. 最终一致性:新数据写入之后,只能保证过了一个时间窗口后才能在数据副本上读取到最新值; ### 4. 可扩展性 @@ -93,7 +93,7 @@ 传统的哈希分布算法存在一个问题:当节点数量变化时,也就是 N 值变化,那么几乎所有的数据都需要重新分布,将导致大量的数据迁移。 -#### 一致性哈希 +**一致性哈希** Distributed Hash Table(DHT):对于哈希空间 0\~2n,将该哈希空间看成一个哈希环,将每个节点都配置到哈希环上。每个数据对象通过哈希取模得到哈希值之后,存放到哈希环中顺时针方向第一个大于等于该哈希值的节点上。 @@ -109,7 +109,7 @@ Distributed Hash Table(DHT):对于哈希空间 0\~2n,将该 顺序分布的数据划分为多个连续的部分,按一定策略分布到不同节点上。例如下图中,User 表的主键范围为 1 \~ 7000,使用顺序分布可以将其划分成多个子表,对应的主键范围为 1 \~ 1000,1001 \~ 2000,...,6001 \~ 7000。 -其中 Meta 表是为了支持更大的集群规模,它将原来的一层索引结分成两层,使用 Meta 表来维护 User 子表所在的节点,从而减轻 Root 节点的负担。 +引入 Meta 表是为了支持更大的集群规模,它将原来的一层索引结分成两层,Meta 维护着 User 子表所在的节点,从而减轻 Root 节点的负担。